媒體專區
郭羿含的故事

無心插柳柳成蔭~步入舉重之路

  1975出生的郭羿含是屏東縣長治鄉人長大的黑妹(羿含的別名),回想兒時,家中共有6個兄弟姐妹,當年家境並不好,排行老二的她經常看著父母為了三餐操心奔走,自己能做的只有盡量照顧好弟弟、妹妹,希望多少分擔父母的辛勞。
  從小就喜歡運動的自己,其實原本是田徑短跑選手,國二那年因為常常跑去看其他同學練舉重,看著看著也覺得好奇,抱著好玩的心態去嘗試,一開始確實覺得有趣,但也因為太苦了而一度成為舉重的「逃兵」,一直到國中三年級才正式改練舉重,沒想到,這一玩竟這麼多個年頭過去,這輩子也完全離不開舉重這個項目了。

 

數度中輟的歲月,打斷腳骨顛倒勇

  我高中就讀華洲工家,畢業後為了要參加1994年廣島亞運會而停一年未報 考大學,隔年用甄審的方式讀輔仁大學,因為參與亞運會及世界盃學業暫時中斷,雖然成績很不錯但當我比完這些賽事回到學校就讀,當時已經學期過一半,功課各方面也跟不上,加上種種的不適應就休學了,隔年再回到輔仁大學重新就讀,因為學校沒有舉重專業的教練,加上禁不起同學的誘惑,每天只知道玩樂,完全荒廢了練習,這件事情後來被鄭志郎教練知道了很生氣,就叫我回屏東不要讀了。

  我回來屏東後又重考臺灣體育學院(現在的臺灣體育大學),2000年雪梨奧 運新增了女子舉重這個項目,當時我已經就讀大三,為了要拚參賽權就休學一年,直到奧運會比完後才回到學校,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,同年也考上了學校的碩士班,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學業。
  也就是說,我光是輔仁大學就中輟兩次,臺灣體育學院也是休學一年後才順利完成學業,看起來體育上我交了一些亮麗的成績,但我也誠實的跟大家說:亮麗的背後其實隱藏了數度休學的辛酸,因為慢慢地我知道書還是要讀,學歷還是要拿,但自己的夢想不可以丟棄,打斷腳骨還是要爬起來,因為下一次很可能就會成功了!

 

人生的導師~鄭志郎教練

  如果沒有鄭志郎教練應該就沒有現在的我!
  當年因為家境困苦,加上為了配合訓練,我和另一名選手,就這樣直接住進了教練鄭志郎的家,一住就是10年,教練和師母對我們很好,師母天天煮飯給我們吃,她常說:「你們運動的選手不可以餓肚子,一定要吃飽。」總是像媽媽一樣的照顧我們。
  「如果沒有鄭志郎教練應該就沒有現在的我!」。鄭志郎教練不僅是我一路走 來陪伴我、最了解我、也最知道如何激發我潛力的教練,走過人生的低谷與高峰,感觸特別深刻,大四那年即使我人在臺中還是常常回到屏東訓練場接受教練的指導,他不只帶領我站上體壇的聖殿-奧運中大放異彩,更改變我的人生,還教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印在我腦海,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:「人要像稻穗一樣,成就越高頭要越低」,總在遇到徘徊的十字路口、總在站在鎂光燈前時、總在深夜熄燈後、總在扶攜後輩的時候……這句話就會蹦出腦海,時時刻刻提醒著我,我的眼前還是會浮現教練那慈祥的臉龐和溫暖的叮嚀。教練像是嚴父,也像是慈母,如果沒有他,就沒有現在的郭羿含。

 

是血淚交織成的金牌

  總說,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,對體育選手來說,只要「站起來的次數只要比跌倒的多一次,那就是成功。」
  回憶人生到目前為止,遇到最大的挫折就是在奧運選賽中腰部受傷,當時真 的晴天霹靂,好似中了大樂透還來不及開心卻馬上跟你說這是一場烏龍,當年受傷的惡耗讓我簡直從雲端跌落谷底。因為當年征戰2000年雪梨奧運前,那時我才剛在亞洲錦標賽摘下銀牌,加上那一年奧運中國沒有派出選手參賽,於是被寄予厚望,很多人都一直給我打氣,原本抱著滿滿的信心想要在奧運殿堂大展身手,也選上參賽權,但受傷程度連走路都有困難了,更別談訓練,每天除了看醫生就是不停地哭泣,埋怨上天、埋怨自己,只剩下自暴自棄的念頭,還好教練始終沒有放棄,不斷打探良醫希望能扭轉危機,終於,上帝聽見了誠心地祈求,在奧運前2個月遇見了良醫,就這樣奇蹟似的把我的腰治好了,但心裡還是會怕2度傷害,所以即便痊癒之後,我還是每個禮拜都透過2-3次的心理輔導克服心理障礙。
  病痛治好終於能和全世界萬中選一的體壇好手拚搏是最令人沸騰了,畢竟奧運是運動員最高的殿堂,也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及目標。所以在2000年雪梨奧運中代表中華台北出賽,我努力拚搏,當我在女子舉重75公斤級,舉起245公斤的成績,內心激動不已,新聞說一舉震天,我告訴自己:「相信自己,我真的做到了!」,雖然當得知與哥倫比亞優露蒂亞(Maria Isabel Urrutia)、奈及利亞歐格碧佛(Ruth Ogbeifo)成績相同,卻因為我的體重較重,最後只奪得銅牌,內心不免有些失望,但繼而一想,能在世界好手面前拿下奧運銅牌,為國爭光就已經值得喝采了,看見中華台北的旗幟冉冉升起,聽見中華民國的國歌,真的令人悸動到落淚,這一刻,我告訴自己:「我,真的做到了!」
  也因為這樣,同時一舉洗刷中華舉重隊在雪梨奧運前爆發的禁藥醜聞風波,打破中華隊歷屆奧運會最多只得一面獎牌的魔咒,我想這樣的榮光會一輩子珍藏在我的心底。
  隔年,我在2001年全國運動會奪得金牌後,便暫時退隱轉任教職,後來直到2007年全國運動會才再度復出,以抓舉94公斤、挺舉115公斤、總和209公斤再度奪金牌,但這面金牌對我來說百感交集,因為這是繼90年全運會後,再度奪金,雖然證明自己寶刀未老,且也告訴我一件事情:國內女子舉重銜接不上,面臨嚴重斷層,讓我深深憂心,心裡想:我還能做些什麼?

 

回到故鄉的土地,奉獻體壇獲得另一種重量級的肯定

  屏東,一直是我的故鄉,也一直是我最愛的土地。有人說:故鄉的土地會黏人,是真的!
  因為在這裡成長的歷程中,我得到太多人的關懷和照顧了,所以開始轉任教練時,我就想要回來屏東。不過我必須承認選手退役之後的生活,未必同樣風光,2001年退役後,原本是屏東縣政府的約僱教練,分發在至正國中服務,但是約聘僱必須每年都要重新續約,薪水和職位都不是永久的保障,後來因緣際會轉任到體育署的約聘雇專任教練,在至正國中待了5年後調任到大同高中一待就是10幾年,直到2017年,等了16年終於轉任屏東縣政府成為專職教練,我也終於可以定下心好好奉獻專長。
  想到以前為了練舉重,曾在教練家裡住了10年,所以成為教練後,我也以相同的心情照顧選手,參訓的選手也些來自外地,有的孩子是中低收入家庭,連註冊都有困難,我以感恩的心將心比心,開始幫忙打理吃飯、接送,也幫忙家境困難的選手籌學費或者透過教育儲訓專戶申請經費,還有些熱心民眾贊助,讓這些選手可以專心練習,不要擔心其他事情。我們訓練中心還有翻山越嶺來培訓的孩子,幫忙接送的時候,有次小孩在路上喊餓,讓我的心頭不禁酸了起來,我發現:不是每個孩子回家都一定有飯吃,讓我更覺得現在有能力一定要更盡力照顧這些孩子,訓練中心的小孩都說,我是他們第二個媽媽,說我不只訓練也會幫忙解決他們生活上和學校的大小事情,是個超級大管家,我想多了這麼多小孩也是一種幸福。
  也許是因為當年受到教練和師母太多的照顧,讓我更感恩,因為「如果沒有練舉重,我可能已經去工廠了」,因為練舉重,自己可以念大學、可以參加各種大型比賽,甚至還成為了老師,所以看到孩子們拼命的努力讓自己進步,我覺得很欣慰,很希望,有一天他們都可以在人生的路上找到自己。
  殊不知,這樣默默地耕耘與奉獻,不但讓羿含成了孩子口中的媽媽,更悄悄地為她帶來了人生中另一個金牌~師鐸獎,這個獎項確實實至名歸。

 

想對走在體壇這條路的年輕人說……

  我的生活很簡單,當選手的時候並沒有喜歡的運動項目,因為練習比賽的項目已經透支所有的體力了,就不會想要去做別的運動。老實說,走體育這條路是很辛苦的,是需要忍耐和不斷接受磨練、試驗的,但是要堅持自己所選擇的,再苦、再累不要輕易放棄,因為我始終相信: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」
  現在的我除了運動外,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陪家人及去海邊看海放鬆,除了體育我最大夢想其實是當幼稚園的老師,因為我很喜歡小孩的天真,所以回到屏東服務是我最深的想望,屏東是滋養我的土地,也希望能將我所學的回饋給下一代,栽培出臺灣下一個奧運金牌選手!

 

*附錄-重要獲獎紀錄

一、1994年日本廣島運動會,女子64公斤級,銀牌。

二、1994年土耳其伊斯坦堡世界舉重錦標賽,女子64公斤級,銀牌。

三、1997年韓國釜山東亞運動會,女子組70公斤級,銀牌。

四、1997年大陸揚州亞洲舉重錦標賽,女子組70公斤級,銀牌。

五、1997年芬蘭拉提世界運動會,女子组76公斤級,金牌。

六、1998年泰國曼谷亞運會,女子组75公斤級,第四名。

七、1999年大陸武漢亞洲舉重錦標賽,女子组75公斤級,銀牌。

八、希臘雅典世界舉重錦標賽,女子组75公斤級,第四名。

九、2000年澳洲雪梨奥運會,女子组75公斤級,銅牌。

十、2001年全國運動會金牌。

十一、2007年全國運動會金牌。

 

無心插柳柳成蔭~步入舉重之路

  1975出生的郭羿含是屏東縣長治鄉人長大的黑妹(羿含的別名),回想兒時,家中共有6個兄弟姐妹,當年家境並不好,排行老二的她經常看著父母為了三餐操心奔走,自己能做的只有盡量照顧好弟弟、妹妹,希望多少分擔父母的辛勞。
  從小就喜歡運動的自己,其實原本是田徑短跑選手,國二那年因為常常跑去看其他同學練舉重,看著看著也覺得好奇,抱著好玩的心態去嘗試,一開始確實覺得有趣,但也因為太苦了而一度成為舉重的「逃兵」,一直到國中三年級才正式改練舉重,沒想到,這一玩竟這麼多個年頭過去,這輩子也完全離不開舉重這個項目了。

 

數度中輟的歲月,打斷腳骨顛倒勇

  我高中就讀華洲工家,畢業後為了要參加1994年廣島亞運會而停一年未報 考大學,隔年用甄審的方式讀輔仁大學,因為參與亞運會及世界盃學業暫時中斷,雖然成績很不錯但當我比完這些賽事回到學校就讀,當時已經學期過一半,功課各方面也跟不上,加上種種的不適應就休學了,隔年再回到輔仁大學重新就讀,因為學校沒有舉重專業的教練,加上禁不起同學的誘惑,每天只知道玩樂,完全荒廢了練習,這件事情後來被鄭志郎教練知道了很生氣,就叫我回屏東不要讀了。

  我回來屏東後又重考臺灣體育學院(現在的臺灣體育大學),2000年雪梨奧 運新增了女子舉重這個項目,當時我已經就讀大三,為了要拚參賽權就休學一年,直到奧運會比完後才回到學校,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,同年也考上了學校的碩士班,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學業。
  也就是說,我光是輔仁大學就中輟兩次,臺灣體育學院也是休學一年後才順利完成學業,看起來體育上我交了一些亮麗的成績,但我也誠實的跟大家說:亮麗的背後其實隱藏了數度休學的辛酸,因為慢慢地我知道書還是要讀,學歷還是要拿,但自己的夢想不可以丟棄,打斷腳骨還是要爬起來,因為下一次很可能就會成功了!

 

人生的導師~鄭志郎教練

  如果沒有鄭志郎教練應該就沒有現在的我!
  當年因為家境困苦,加上為了配合訓練,我和另一名選手,就這樣直接住進了教練鄭志郎的家,一住就是10年,教練和師母對我們很好,師母天天煮飯給我們吃,她常說:「你們運動的選手不可以餓肚子,一定要吃飽。」總是像媽媽一樣的照顧我們。
  「如果沒有鄭志郎教練應該就沒有現在的我!」。鄭志郎教練不僅是我一路走 來陪伴我、最了解我、也最知道如何激發我潛力的教練,走過人生的低谷與高峰,感觸特別深刻,大四那年即使我人在臺中還是常常回到屏東訓練場接受教練的指導,他不只帶領我站上體壇的聖殿-奧運中大放異彩,更改變我的人生,還教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印在我腦海,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:「人要像稻穗一樣,成就越高頭要越低」,總在遇到徘徊的十字路口、總在站在鎂光燈前時、總在深夜熄燈後、總在扶攜後輩的時候……這句話就會蹦出腦海,時時刻刻提醒著我,我的眼前還是會浮現教練那慈祥的臉龐和溫暖的叮嚀。教練像是嚴父,也像是慈母,如果沒有他,就沒有現在的郭羿含。

 

是血淚交織成的金牌

  總說,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,對體育選手來說,只要「站起來的次數只要比跌倒的多一次,那就是成功。」
  回憶人生到目前為止,遇到最大的挫折就是在奧運選賽中腰部受傷,當時真 的晴天霹靂,好似中了大樂透還來不及開心卻馬上跟你說這是一場烏龍,當年受傷的惡耗讓我簡直從雲端跌落谷底。因為當年征戰2000年雪梨奧運前,那時我才剛在亞洲錦標賽摘下銀牌,加上那一年奧運中國沒有派出選手參賽,於是被寄予厚望,很多人都一直給我打氣,原本抱著滿滿的信心想要在奧運殿堂大展身手,也選上參賽權,但受傷程度連走路都有困難了,更別談訓練,每天除了看醫生就是不停地哭泣,埋怨上天、埋怨自己,只剩下自暴自棄的念頭,還好教練始終沒有放棄,不斷打探良醫希望能扭轉危機,終於,上帝聽見了誠心地祈求,在奧運前2個月遇見了良醫,就這樣奇蹟似的把我的腰治好了,但心裡還是會怕2度傷害,所以即便痊癒之後,我還是每個禮拜都透過2-3次的心理輔導克服心理障礙。
  病痛治好終於能和全世界萬中選一的體壇好手拚搏是最令人沸騰了,畢竟奧運是運動員最高的殿堂,也是所有運動員的夢想及目標。所以在2000年雪梨奧運中代表中華台北出賽,我努力拚搏,當我在女子舉重75公斤級,舉起245公斤的成績,內心激動不已,新聞說一舉震天,我告訴自己:「相信自己,我真的做到了!」,雖然當得知與哥倫比亞優露蒂亞(Maria Isabel Urrutia)、奈及利亞歐格碧佛(Ruth Ogbeifo)成績相同,卻因為我的體重較重,最後只奪得銅牌,內心不免有些失望,但繼而一想,能在世界好手面前拿下奧運銅牌,為國爭光就已經值得喝采了,看見中華台北的旗幟冉冉升起,聽見中華民國的國歌,真的令人悸動到落淚,這一刻,我告訴自己:「我,真的做到了!」
  也因為這樣,同時一舉洗刷中華舉重隊在雪梨奧運前爆發的禁藥醜聞風波,打破中華隊歷屆奧運會最多只得一面獎牌的魔咒,我想這樣的榮光會一輩子珍藏在我的心底。
  隔年,我在2001年全國運動會奪得金牌後,便暫時退隱轉任教職,後來直到2007年全國運動會才再度復出,以抓舉94公斤、挺舉115公斤、總和209公斤再度奪金牌,但這面金牌對我來說百感交集,因為這是繼90年全運會後,再度奪金,雖然證明自己寶刀未老,且也告訴我一件事情:國內女子舉重銜接不上,面臨嚴重斷層,讓我深深憂心,心裡想:我還能做些什麼?

 

回到故鄉的土地,奉獻體壇獲得另一種重量級的肯定

  屏東,一直是我的故鄉,也一直是我最愛的土地。有人說:故鄉的土地會黏人,是真的!
  因為在這裡成長的歷程中,我得到太多人的關懷和照顧了,所以開始轉任教練時,我就想要回來屏東。不過我必須承認選手退役之後的生活,未必同樣風光,2001年退役後,原本是屏東縣政府的約僱教練,分發在至正國中服務,但是約聘僱必須每年都要重新續約,薪水和職位都不是永久的保障,後來因緣際會轉任到體育署的約聘雇專任教練,在至正國中待了5年後調任到大同高中一待就是10幾年,直到2017年,等了16年終於轉任屏東縣政府成為專職教練,我也終於可以定下心好好奉獻專長。
  想到以前為了練舉重,曾在教練家裡住了10年,所以成為教練後,我也以相同的心情照顧選手,參訓的選手也些來自外地,有的孩子是中低收入家庭,連註冊都有困難,我以感恩的心將心比心,開始幫忙打理吃飯、接送,也幫忙家境困難的選手籌學費或者透過教育儲訓專戶申請經費,還有些熱心民眾贊助,讓這些選手可以專心練習,不要擔心其他事情。我們訓練中心還有翻山越嶺來培訓的孩子,幫忙接送的時候,有次小孩在路上喊餓,讓我的心頭不禁酸了起來,我發現:不是每個孩子回家都一定有飯吃,讓我更覺得現在有能力一定要更盡力照顧這些孩子,訓練中心的小孩都說,我是他們第二個媽媽,說我不只訓練也會幫忙解決他們生活上和學校的大小事情,是個超級大管家,我想多了這麼多小孩也是一種幸福。
  也許是因為當年受到教練和師母太多的照顧,讓我更感恩,因為「如果沒有練舉重,我可能已經去工廠了」,因為練舉重,自己可以念大學、可以參加各種大型比賽,甚至還成為了老師,所以看到孩子們拼命的努力讓自己進步,我覺得很欣慰,很希望,有一天他們都可以在人生的路上找到自己。
  殊不知,這樣默默地耕耘與奉獻,不但讓羿含成了孩子口中的媽媽,更悄悄地為她帶來了人生中另一個金牌~師鐸獎,這個獎項確實實至名歸。

 

想對走在體壇這條路的年輕人說……

  我的生活很簡單,當選手的時候並沒有喜歡的運動項目,因為練習比賽的項目已經透支所有的體力了,就不會想要去做別的運動。老實說,走體育這條路是很辛苦的,是需要忍耐和不斷接受磨練、試驗的,但是要堅持自己所選擇的,再苦、再累不要輕易放棄,因為我始終相信: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」
  現在的我除了運動外,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陪家人及去海邊看海放鬆,除了體育我最大夢想其實是當幼稚園的老師,因為我很喜歡小孩的天真,所以回到屏東服務是我最深的想望,屏東是滋養我的土地,也希望能將我所學的回饋給下一代,栽培出臺灣下一個奧運金牌選手!

 

*附錄-重要獲獎紀錄

一、1994年日本廣島運動會,女子64公斤級,銀牌。

二、1994年土耳其伊斯坦堡世界舉重錦標賽,女子64公斤級,銀牌。

三、1997年韓國釜山東亞運動會,女子組70公斤級,銀牌。

四、1997年大陸揚州亞洲舉重錦標賽,女子組70公斤級,銀牌。

五、1997年芬蘭拉提世界運動會,女子组76公斤級,金牌。

六、1998年泰國曼谷亞運會,女子组75公斤級,第四名。

七、1999年大陸武漢亞洲舉重錦標賽,女子组75公斤級,銀牌。

八、希臘雅典世界舉重錦標賽,女子组75公斤級,第四名。

九、2000年澳洲雪梨奥運會,女子组75公斤級,銅牌。

十、2001年全國運動會金牌。

十一、2007年全國運動會金牌。

 




  • 主辦單位:教育部
  • 承辦單位:屏東縣政府
  • 執行委員會 秘書處
    90054屏東市勝利路9號
    TEL:08-7366258/08-7369808
    FAX:08-7368518
  • 瀏覽人數:6321797